耗时两日,古蜡梅昨日迁入“新家”
杭州日报讯 3月12日,植树节,当天早上7点左右,在长兴县泗安镇影剧弄,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响起,百年古蜡梅的迁移工程正式开始。本报进行了同步视频直播分享,吸引了数万人关注。
耗时整整两日,因小镇改造被困于废墟近两年的古蜡梅,昨日正式迁入泗安镇仙山湖景区显圣禅寺内,种在了寺庙的“祈愿亭”边,与禅钟静林相伴。
从小镇沈奶奶给本报打来第一个求助电话开始,在各方的关心关注之下,对古蜡梅的救助渐渐成为一场公益活动。长兴县民宗局推动了古蜡梅落户仙山显圣禅寺,杭州啄木鸟古树救护有限公司则全程参与,公益救助,贡献了自己的专业力量。
从砸开古蜡梅根部四周的硬化地面开始,挖掘工作正式启动。为保护古蜡梅根部不受挖掘伤害,啄木鸟团队的工程人员从外围用铁锹一点点深入,逐步向根部推进。随着土层的层层下挖,古蜡梅又密又细的须根渐渐清晰。“须根多,这是好事,说明这棵蜡梅生长状况良好。”负责该迁移工程的孙欢说,须根越多,说明这棵树从土壤中吸取营养物质的能力越强。
经过半天小心翼翼地挖掘,一个大大的深坑出现了,古蜡梅的整个根部以一个大土块的形状呈现,土块高度近1.5米。记者观察发现,它的须根十分发达,紧密缠绕,根部内夹杂着大量的砖块。整个根部土块明显呈现出三个分层。最底部夹杂的是青砖,中间层有大量红砖,最上一层则是地面根部的泥土层。
孙欢说,古蜡梅生长的地块起码经历过两次房屋建造,青砖与红砖明显是不同时代的建筑材料。“青砖是老砖,有相当久的年份了!”一名工人师傅说。
古蜡梅搬家的动静,吸引了不少老街坊前来围观。八十多岁的孙汝超老人一个上午就来了两三趟,表情满是依依不舍。“这棵蜡梅少说150岁了,我小的时候这丛蜡梅就已经非常高大了,几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围起来。”孙汝超说,他是沈奶奶的亲戚,算起来还是她的长辈。他记得小时候家里年景不好时,他们会把蜡梅花收集起来,晒干后卖给药材铺补贴些家用。
“我们也是老邻居。”两位围观的阿姨告诉记者,这棵蜡梅冬天开花的时候很香,走在大街上远远地就能闻到。听说要迁移去仙山显圣禅寺,她们连连说“真是好事”。
一位骑着小三轮路过的居民也好奇地停车观看,并向记者打听“这树卖了多少钱”。当听说古蜡梅主人把它捐给了寺庙后,他竖起了大拇指说,“蜡梅寓意吉祥,你们在做一件好事。”
经过一整天的忙碌,蜡梅根部终于从原址中被安全挖出。工人们用布条细心地包裹住蜡梅根部的土球,并为根系喷洒调配好的消毒药水,再用布条、保湿布、钢丝网等进行层层包扎,最后用支架进行固定,准备好等待第二天的迁移。
在挖树的同时,啄木鸟团队的另一组工程人员则在仙山湖景区显圣禅寺内,为古蜡梅的新家做准备。他们挖开原先选择的移栽地点地面后,发现下方没有土壤,全是石板。面对这个意外情况,啄木鸟团队与寺庙方及沈奶奶一家商量后,决定启用此前勘查选定的一个备用地点。该地点位于寺庙“祈愿亭”下方的一处小院内,场地虽不大,但非常静谧,坐在“祈愿亭”内便能欣赏古蜡梅的灼灼身姿。
经过前一天的准备,昨天上午7点,吊车开工,稳稳地将古蜡梅从原址上吊起。放倒后,啄木鸟团队的技术人员又对古蜡梅进行了修枝,“修剪掉一些不必要的枝条也是为了它更好地生长。”
运输的吊车车斗长7米,但依然不能完全装下蜡梅树。“我们原本估计七八米高,现在看来起码九米了。”孙欢说。
由于新地址在一个小院内,原先的吊机展臂承重能力不够,于是又换了一辆25吨重的大吊机上场。在经过吊装、调整方位、固定、覆土等一系列工作后,古蜡梅终于在新家安居了。
为了让古蜡梅更好地生长,在种植时,啄木鸟团队带来了他们自己研发的营养土,与栽种场地的泥土1:1配比后分三次覆土。每覆土一次浇透一次水,并给根部喷上生根水,四周也深埋了四根透气管。昨天下午3点,在给古蜡梅挂上营养液、安好固定架后,古蜡梅的迁移工程圆满完成。
“目前这棵蜡梅的生长情况挺不错,移栽成活率也会很高。”昨天下午,啄木鸟团队古树保护专家石柏林也来到移栽现场,指导整个种植过程,“我们后续还会继续关注它的生长,帮助它更好地适应新环境。”
当得知沈奶奶最后将古蜡梅捐赠给了寺庙,啄木鸟团队负责人陈一锋表示,这次对这棵蜡梅的救助已成为了一场公益活动,啄木鸟团队愿意为这样的公益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啄木鸟团队承担了整个迁移的所有费用。
在本报的持续关注和推动下,长兴县泗安镇相关部门也在积极行动。前期泗安镇项目引推办与柴湾社区组织了人员,对蜡梅树周边的废墟进行了初步清理,为这次移栽做好准备。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也在近期联系了沈奶奶,说明了古树保护的有关要求和规定,并组织专家对蜡梅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,提出了后续保护方案的建议。
本文配图由杭州日报记者拍摄